历史不容忘却,精神永续传承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辑
- 发布时间:2025-09-04 10:56:39
- |
- 作者:利州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5次
八十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赢得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
这场关乎民族存亡的战争,锻造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一精神,既是全民族共同记忆的烙印,亦是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炬。
铭记这段历史,是为了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的先烈,深刻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更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本期,围绕抗日战争专题研究、抗日战争史料、中国抗战类文学作品、世界优秀反战作品四个维度,我们回溯中华民族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深切体认和平成果的来之不易,共筑美好未来。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全面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枢纽。
浙江大学陈红民教授团队以通俗笔触结合学术考据,辅以珍贵图片与档案,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书中既展现了华夏儿女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民族气节,也充分显示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44年,中国远征军为打通滇缅公路,在云南松山与日军展开历时九十余天的血战。
军事历史作家余戈以微观战史视角,深度还原抗日战争中滇西战场中这场标志性战役。
从战术细节、士兵生存到战场实景,作者依托日记、档案及实地勘查,分析双方的布阵、交火与伤亡情况,再现了硝烟中的个体命运与战争走向。
1942年中国远征军退守怒江,炸毁惠通桥,挫败了日军进犯昆明的图谋,为后续战局转折埋下伏笔。
作者以惠通桥这一战略支点为切入点,生动还原了战争双方在此展开的激烈攻防。
战场上的局势总是瞬息万变且难以预知的。通过作者的细腻笔触,我们得以深切感受战争的残酷本质与战役指挥中命悬一线的紧张态势。
著名军史学家陈伙成融合史学家的严谨考证与小说家的叙事能力,依托战地日记、档案文献及实地勘查,生动再现了红二、红六军团历经艰险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继续北上的历史图景。此次行动的胜利,使抗战有了稳固的后方。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作品。小说以1944年华北抗战为背景,以克制笔触展现特殊年代普通人的精神觉醒,通过主人公周旋于侵略者与同胞误解间的复杂处境,探讨尊严与救赎的命题,彰显了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关怀与对和平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