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有奖活动丨广元市2023年“情暖金秋 浓情重阳”线上答题活动来袭,快来答题赢奖品吧!
- 发布时间:2023-10-23 16:40:34
- |
- 作者:广元市利州区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500次
重
九月九
阳
节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又称重九节、登高节、老人节,因“九”与“久”同音,在数字中又为最大数,有着吉祥长久的含义。这个节日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充满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期盼,自古以来就颇受重视。广元市开展趣味知识竞答活动,带大家了解一下重阳节的美好意义~
重阳
小常识
重阳节来历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长寿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1989年,我国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中国老人节。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习俗
赏菊、饮菊花酒
“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这个时节,菊花正盛,人们赏菊、戴菊、饮菊、食菊,可以说“无菊不重阳”。
食重阳糕
因“糕”与“高”同音,古人认为吃重阳花糕能“百事俱高”。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饵就是古代的花糕。
插茱萸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天插茱萸可辟邪求吉,或佩戴于臂,或插于发髻,或制成香囊香袋随身携带。
登高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眺,心旷神怡。重阳登高的传统来源于一个独特的传说。
东汉年间,汝南人桓景跟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家将有大祸临头,你必须立即回家,叫家人用茱萸系在臂上,举家登高。果然,九月九日这天,桓景家的家畜全部瘟死,而桓景家人听师言而得幸免。从此以后,每年到了重阳节前夕,靠近山岭的人家为免遭天祸,便纷纷登山避邪。久而久之,重阳登高的习俗便沿袭下来。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已经是极限,在这一天“地气”开始上升,“天气”开始下降,所以要登高辟邪。而随着时代发展,登高辟邪已经演变为登高赏秋。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在传统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
孝亲敬老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回到家中看望父母、长辈,表达对老人的关爱和孝心。人们会给老人准备营养丰富的食品、温暖的衣物等物品,帮助老人度过一个温馨的节日。同时,人们还会组织各种关爱老人的活动,如义诊、义工服务等,为老人提供帮助和服务。
重阳节金句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3、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龙山饮》)
4、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5、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6、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7、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8、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9、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10、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王之涣《九日送别》)
重阳
答题活动
一、活动主题
2023年“情暖金秋 浓情重阳”线上主题答题活动
二、活动时间
2023年10月23日-10月31日
三、举办单位
1.主办单位:广元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承办单位:广元市图书馆
3.协办单位:广元市利州区图书馆
4.技术支持:成都超星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四、参与方式
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答题
五、答题规则
1.本活动一共需要回答10道题,每道题答题时间为15秒,答题者有3次答题机会,题目随机,题型均为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
2.活动结束后按照答对题目最多、答题时间最短排名;出现答对题数相同时,则答题用时少者排名优先;分数与答题用时均相同的情况下,按照参与答题的日期及时间进行排名,日期时间早的参与者排在前。
3.答题结束后请准确填写手机号,以免信息遗漏无法评选!
4.活动结束后,后台工作人员将统计本次活动的获奖情况,并在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上公布获奖名单及领奖时间和地点。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共3名):博洋家纺冬被 220*240cm
二等奖(共6名):志高电饭煲(电脑款)
三等奖(共10名):康夫负离子电吹风
(活动奖品以实物为准)
本次活动解释权归广元市图书馆所有。